洛丽塔四十二岁了(代译序)(5/6)
最后在文坛的胜利可以说全是格林的功劳。格林予以佳评后,美国的小型文学杂志《铁锚评论(nrrv)也予注意,节录登载,这家杂志当时的年轻编辑即是目前主持《纽约书评》双周刊编务的杰逊·埃浦斯坦。不久美国与英国的书局也改变原意,陆续在英、美、加拿大出版了《洛丽塔》。
当《洛丽塔》初版在黎由奥林比亚书局出书时,英国政府当局曾要求法国政府查禁。在英美问世后,英国内阁也曾开会辩论,但是没有禁售。新西兰则后来一度禁售。
《洛丽塔》在美国由普特南书局于一九五八年七月二十一出版,立即成为畅销书,于一九五九年一月爬升《纽约时报》畅销书目单第一位!(最终被另一个俄籍作家帕斯捷尔纳克的《
瓦戈医生》挤出宝座。)当时多半的书评都把评论集中于所谓"洛丽塔事件"的纠纷,而不是书的文学价值。
这样的宣传当然大大的提高了读者公众的兴趣,增加了书的销路。只有作家伊丽莎白·珍威(h Jny)的评论看出了此书含莎士比亚
质的悲喜剧意味:"我认为亨堡的命运寓有传统的莎士比亚式悲剧
……亨堡是个受
欲驱使的普通常
。他的觊觎洛丽塔到了不把她当作
的地步,只把她看作梦想虚造的
体--这种狂
还不是宇宙
的,历史永恒的?"
珍威士一言点
了不朽经典作品的特
(横的宇宙
,纵的永恒
)。今
,《洛丽塔》已被世界公认为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但是社会不乏愚昧无知的
。它与很多其他名作仍在某些美国城镇的图书馆中被禁。四十二岁的洛丽塔(
),三十岁的《洛丽塔》(书)应算是成熟了。
众说纷纭的书评
这是我所阅读过的严肃小说中之最风趣者。——大西洋月刊
该书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不仅如此,其体裁、特、光辉皆足以为美国文学家创造一个新的传统。——自由天主教联邦周刊
《洛丽塔》是一本好书,一本杰出的书--是的--一本伟大的书。——绅士杂志
《洛丽塔》是一部最有趣、最哀伤的书。——纽约时报
作者纳博科夫是第一流的艺术家,一位具有伟大传统的著作家……《洛丽塔》可能是出现于这个国家的最佳小说……
自从福克纳崛起于30年代以来,纳博科夫可能是本国最重要的作家。——新共和杂志
《洛丽塔》是一本充满惊机智和活力的小说,写美国社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