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3/6)
华的百货商场顶楼咖啡厅。
舒缓而又动听的音乐回在咖啡厅内。我和身穿白底黑色斜条纹短袖衬衫,棕色及膝裙以及同色半高跟鞋的沈阿姨在一个不引
注目的位子前彼此相对落坐。
在我俩的中间,低矮地圆桌上,两杯仍冒着腾腾热气,浓香四溢的碳烧咖啡静静地摆放在那儿。我跟她都没有去喝上一,因为在此时,更为重要的事需要我们解决。
出乎我的意料,从东州回来的第二天,也就是今天。她把我约到这儿之后,便再没对我隐瞒,痛快地将在那儿发生的事跟我言明了。显然,这次她是很认真的,而且是经过了一番
思熟虑的。世上的事原本就是这么奇妙,那个叫“强”的男
不是别
,正是她年轻时的男朋友,而且还是她的初恋。更为戏剧
的是,他现在还是何军所就读的大学东海大学美术系的系主任。如果不是这样,他俩也不会事隔这么多年后再次相遇。
在阿姨的娓娓道来下,我终于知道了她和那男之间的往事:他全名叫吕国强,出生在东州。父母解放前都是北京大学的前身燕京大学的学生。在那个时代已算是非常有学问的知识分子了。后来他们去了延安并加
了中国共产党。
解放军南渡长江的时候他们跟随部队南下,成为了南下部。解放后两夫妻落户东州市,还一同进了市委工作。他们有一定的级别待遇,所以说吕国强也算是一位
部子弟。
但天有不测风云,有旦夕福祸。“文革”开始以后,吕国强的父母都在阶级斗争中被打倒,并送到了我省的“五七”
校服劳役。这样,身为他们独生子的吕国强也跟着父母一块来到我省。几年的辛苦
子过下来,他的母亲因为劳累,再加上缺医少药,终于是得了
腺癌去世。而吕国强在处理完母亲的后事以后,也被下放到农村,作为知识青年
队。巧合的是,他所去的农村,正好就是沈阿姨的家乡。
两刚认识的时候,吕国强十九岁,沈阿姨则只有十七岁。因为从小喜
绘画,在那片环境迥迤,山水雄奇的小村庄,他算是找到了远离争斗和喧嚣的安宁之地。在那儿他用自己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钱买了画板和画纸以及碳笔,每天忙完农活后就坐在小河边作画。他最喜欢画的便是每天在河边洗衣洗菜的一群青春年少的姑娘。而沈阿姨当时就是那群姑娘之中外表最漂亮,气质最出众的一个。
后来,时间长了,阿姨跟他渐渐熟悉以后,便开始每天在河边等待着他的到来。两有时在那里一待就是几个小时,除了相互谈天说地,一述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