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竞争(4/7)

”安泉感叹道:“上世纪的中国又何尝不是如此,甚至现在也有许多文物还被放在了其它国家的博物馆里。”

索菲娅带着两穿过了阿什塔城门,来到了位于右侧,以新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的名字命名的博物馆,不过博物馆里面除了一幅从德国索回的壁画是真迹外,其他的不是复制品就是王国都城模型和想象中的空中花园和通天塔画卷,从这些画卷可以看出当年比伦城的辉煌。比伦城有九个城门,建筑面积一千万平方米,达三十万,是当时名副其实的国际大都会。

当索菲娜介绍那些美丽的画卷都不过是复制品的时侯,安泉忽然切地明白了昨天吉。拉夫诺所说的那句话:“……这是弱小的一方对强大一方唯一的抵抗方式。”因为从眼前的况可以清楚地看出来,连自己国家的文明遗址都没有办法保存下来,除了太过弱小,还可以用什么来解释呢?因此从心底处,安泉认可拉夫诺的做法,虽然这样做会被别认为他是所谓的恐怖分子,但为了自己的国家和文化,恐怖份子这样的名字又能算得了什么?

※※※

从博物馆出来就到了比伦王国的主要大街,也就是所谓的仪仗大道,它是比伦王国庆典和宗教活动的必经之路,从南至北直达供奉着比伦保护神的马尔杜尔神庙和通天塔,约有二十米宽,道路中间是缺损不全的沥青路面。

“据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柏油路,经历三千多年的风吹雨打,可路面依然保存完好。位于仪仗大道两侧的是内城墙,高大的墙面上至今清晰地保留着一种怪兽的浮雕,它长着马的身子、长预鹿的脖子、龙的角、鹰和狮子的爪、鱼的鳞,据说这是比伦的保护神。”索菲娅说道:“按照这样的描述,它的样子倒是和中国神话中的龙神差不多,因为有鳞有角有爪子还有很长的外形,而这个形容里的龙,显然不是西方眼中的那种龙,在东方眼里,西方的龙更像是大蜥蜴。”

“根据对整个遗址的实地测量,比伦城址有两座城墙,外墙原长十六公里,内墙长八公里,不过原来的城墙大多已经残损不整,伊拉克政府于一九七八年开始大规模修复比伦时,重点就是修复城墙和宫殿。”索菲娅介绍道:“我们沿着这条仪仗大道往南,再穿过几道城门,就可以抵达尼布甲尼撒二世执政时的王宫,当时称之为南宫。”

“南宫由五个建筑群组成,占地五十七万平方米,在南宫宫殿的墙壁上,还能找到尼布甲尼撒“楔形文字”的印章和文告。尼布甲尼撒在伊拉克历史上名气最大,因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dybz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